院属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集中展示我院科技创新成果,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在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70周年之际,学部工作局决定举办“中国科学院第八届科学节(2025)”(以下简称“科学节”),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和主题
(一)时间
2025年11月1日至11月9日
院属各单位可在此期间选取1-2天集中开展活动,各植物园、野外台站可根据实际情况延长活动时间。
(二)主题
嗨,科学?。闷嫣剿魑粗?,科学连接未来
二、活动内容和形式
科学节将以科学的多样色彩为基调,注重科学与文化、艺术的充分融合,突出“节日”的特点。让公众近距离接触前沿科技成果,与科学家面对面,向全社会全面展示我院重大科技创新进展和科技创新成果,描绘科技造福人类生活的美好愿景,激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好奇心。
本届科学节将在北京设立主场活动,并在昆明动物所、武汉植物园两地举办专场活动。专场活动在参照主场活动模式的基础上,可结合当地特色进行策划和组织。同时各研究所可结合实际情况举办各类特色活动。
(一)主场重点活动
北京主场活动内容分为“嗨剧场”“创新展”“创工坊”“零距离”“科学之美”“科创荟”等版块。其中,“嗨剧场”“创新展”“创工坊”“科创荟”版块内容以定向邀请及面向院所征集的方式进行,征集内容经活动组委会评审后在主场展示(征集说明详见附件1)。
1.嗨剧场。以科学文艺展演为主,将科学思想、科学知识与儿童剧、脱口秀、演讲、实验等多种艺术形式融合,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科学的魅力和科学家的精神风貌,激发社会公众对科学的兴趣。
2.创新展。以展项体验为主,通过现场科技成果展项互动和科技新产品的应用体验,让公众深切感受和了解我院科技创新成果以及科技为生活带来的变化。
3.创工坊。以动手实践为主,现场设置各种主题的科学实践趣味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科学实践,感受科学的乐趣和奥妙。
4.零距离。以走进重点实验室为主,带领公众走进科研现场、了解科研环境、认知科研工作,聆听科学家现场讲解,促进公众理解科研工作。
5.科学之美。以展览为主,分主题在活动现场不同位置设置科学图片展和视频展,让公众置身其中感受科学之美。
6.科创荟。以展示和体验为主,汇聚来自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产品,让公众感受科技创新在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集中展示来自出版社、杂志社的图书、杂志、文创作品,让公众体会科技与文化融合的魅力。
(二)全院范围特色活动
除积极参与组织策划主场活动、专场活动外,研究所可结合实际情况同步举办各类特色活动。
1.各分院负责统筹实施,加强顶层设计,统一策划、实施。各分院精心组织创新性和有特色的重要活动,有条件的分院可以组织研究院所集中在特定区域统一开展活动。
2.鼓励各科研院所、大学等开放科普场馆与科研设施。开放天文台站、植物园、博物馆、野外合站、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介绍学科研究进展、科学发现故事,展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3.鼓励各科研院所、大学等结合热点开展主题性科普活动。如组织以科学教育为主题的科学探究活动、科学教育沙龙等。
4.鼓励各研究院所探索开展特色科普活动。探索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组织开展科普剧展演、科学实验表演、科学摄影、图片展览、科学与艺术论坛和特色科普展览等活动。
三、活动宣传
要高度重视活动宣传工作,积极拓展媒体渠道,丰富宣传形式,分时段、有侧重、点面结合地开展宣传。
(一)充分发挥媒体作用,要选取有影响力的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等渠道进行宣传,并加强新媒体平台宣传。
(二)各单位须按照学部工作局要求,于活动前使用或通过所级媒体平台发布宣传片、宣传海报等活动统一物料。鼓励各单位结合研究所特色发布定制预告及宣传物料等。各单位也可依托科学大院、中国科普博览全媒体矩阵深度传播。
(三)鼓励各单位在中国科普博览开设的科学节官网入口以及#中国科学院科学节#微博话题,对主场相关版块进行网络展示,联动科学大院对全院特色活动进行宣传。
(四)鼓励各单位拍摄具有趣味性、互动性的短视频,剪辑活动精彩瞬间,在新媒体平合进行二次传播。鼓励撰写深度科普文章,围绕科学话题进行深度解读。
四、活动要求
(一)要高度重视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成立专门的工作组,明确主管领导、处室负责人、具体负责人的任务分工。
(二)要高度重视安全防范工作。制定详细安全工作应急预案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备,切实加强科学节举办期间安全保障工作,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做好直播、舆论媒体应急预案,做好各种安全提示,尤其要在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地点醒目提示。
(三)分院要加强对辖区内研究所活动的组织指导,要对研究所进行安全培训、志愿者培训和活动设计培训等,增强创新性,确?;疃柿俊?/span>
(四)各单位须于10月13日前登录中国科普博览一科学活动版块(https://huodong.kepu.net.cn)发布活动信息(可使用院内工作邮箱通过页面右上角“中国科技云通行证登录”方式直接登录,具体操作请参照附件2)?;疃畔⒁季咛寤疃才?、时间节点、咨询方式、预估接待能力并在网络预约平台设置合理接待上限。
(五)各单位如有意向参与主会场各类活动,需于9月26日前与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联系,按照征集说明(附件1)提供可展示内容。
(六)各单位要对科学节进行全面总结,分院要组织各单位召开交流会,总结活动经验,分享活动现场的精彩图片及视频。
(七)严禁以科学节的名义开展任何营利性活动;对任何以活动为名组织收费的参观方,研究院所有权拒绝其参观要求。
五、联系方式
(一)平台技术支持
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何洪波 010-58813711
(二)“嗨剧场”节目征集
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刘 鹏 010-58813700
(三)“创新展”展品征集
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徐 强 010-58812593
(四)“创工坊”实践活动征集
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殷向荣 010-58813701
????????????????????耿立宏 010-58812333
(五)“科创荟”展示内容征集
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李珊珊 010-58812901
(六)志愿者服装
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王 芳 010-58812558
(七)媒体宣传推广
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赵旭婷 010-58813907
(八)业务支持
学部工作局科普与学术处 谷美慧 010-59358090